买奥睿科的iMatch的主要原因是轻便、传输快、颜值高,体验下来感觉对于Mac电脑的USB-C口传输速度相当不错,对于普通电脑的支持还需要多多优化,期待下一代更优秀的产品。
日常办公我们外出经常使用U盘作为最常用的传输工具,随着日益增长的爆炸式数据量,16G、32G、哪怕是64G,都不能满足我们的日常使用求,就像是现在手机的容量都是64G起步,上限甚至能达到1T,但价格也相对昂贵。
既然如此,外出办公希望大容量的,为何不考虑移动硬盘呢?重要的数据随身带着。按照我的使用认知,移动硬盘大部分都属于一种大盒子,体积虽说不大,但都需要专门的空间来收纳,甚至要小心保护。而且不如U盘那样携带方便。
伴随着科技的进步,移动硬盘越做越小,甚至可以随身携带,而且外观也好看。比如,这次刚到手的奥睿科iMatch移动固态硬盘。
感谢聚超值众测提供的本次众测机会,据说这台移动硬盘转为容量较小的Mac电脑而生,而我手里刚好有一台8+256的Mac电脑2017年版本,赶紧开始本次众测吧!
外观
外观设计真的是奥睿科iMatch移动固态硬盘的一大亮点,中国红的配色加上铝合金的外壳,拿在手中非常小巧,一只手也拿得下,而且手感相当圆润光滑。
本人建议最好给移动硬盘戴个皮套,增加摩擦力,刚打开包装时差点没握持好掉地上。奥睿科iMatch移动硬盘仅有一个Type-C接口位于左侧,右侧有一个穿孔可用于将绳子穿起来,正面hi品牌的Logo,再无其他,设计语言大方简洁。
这次配件除了说明书,还附赠了两根配线。一根是USB-A转USB-C口,另外一个是USB-C转USB-C口。但是很可惜,并没有附赠苹果手机的Lightning转换线,官方也申明了,支持带有OTG功能的Type-C手机,不支持苹果手机,希望今后能够增加对苹果手机的支持。
外观部分到止为止。
读写速度体验
既然主要用途是用作储存和传输数据,那用户最在意的自然是速度如何,数据安全有没有保障,摔着碰着会不会坏?那我先给大家一个主观的建议,先带上皮质外套,隔绝任何尖锐物品,也不要将硬盘和钥匙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起,能够极大的避免硬盘受损。
我到手的是500G版本,首先对硬盘进行了格式化,虽说是500G版本,实际上容量为512G,多处了12G,并且没有任何的占用,有点值得。
据官方称,USB3.1Gen2接口基本上达到了1秒1G的传输。首先我先用硬盘连接了我的Mac电脑进行软件测试,写入速度达到了864.5MB/S,读取速度达到了934.8MB/S,可见速度非常快。将测试的截图放上来,大家可以自行斟酌。我后续多次用软件进行测试,发现速度和官网宣称的差不多。
我将Mac电脑上保存的照片,视频,共计15G左右的数据转移到奥睿科移动硬盘里,共花费了约30秒左右的时间,虽说1秒1G,大概需要15秒左右完成,但还算是满意。
接下来我使用电脑自带的Ps,FCPX进行修图和简单的视频剪辑,没出现过照片无法导入、视频断连的情况,只出现过一次照片无法载入、软件闪退的情况,我之前用电脑上进行修图也出现过这种情况,和硬盘关系不大。
我手里还有一个OPPO Find X2 Pro,支持高速传输,也支持移动硬盘的OTG。我同样测试了将手机的数据进行传输,30G的照片数据,在1分钟左右就传输完毕了,速度上让我非常的省心。不过安卓手机的传输有些不稳定,有些文件夹内的数据传输到一半会失败,扫描硬盘没有任何问题,可能是手机的软件在后台运行,无法传输。
附赠的另外一个配件是可用于Windows传统接口的文件传输,我用Windows软件再次进行测试,读写速度相较于Mac电脑下降的比较大。我这次将数据的容量增加到了60G,并用秒表计时,结果让我意外。传输68G的游戏耗时51分26秒,这意味着高速传输适用于同样是SSD的Mac电脑和手机,传统的机械硬盘通过USB-A口传输到告诉SSD移动硬盘的时候,速度并不理想。高速传输仅适用于USB-C 3.1Gen2的传输接口。
其实对经常用Mac电脑处理照片和视频的我而言,已经足够了,如果想获得高速的传输,还是要加钱更换Windows主机的传输接口才能实现。
总结
对于这么一款小巧高颜值的奥睿科iMatch移动硬盘来讲,我已经心满意足了,不仅传输速度快,而且便于携带,家里的U盘基本上可以放弃了。不仅如此,我还能通过安卓手机进行数据的传输,读取,也可以将数据随时转移到硬盘里,非常方便。
- 小巧便于携带
- 传输速度快
- 有两根配线
- 容易碰伤
- 比较光滑容易摔落
- 没有支持苹果手机
-
外观:9.0
-
性能:8.0
-
价格:8.0